
你以为你吃的是大闸蟹,其实是文化
- 发布:2019-07-17;
- 来源:https://www.wangshi.com.cn
秋风起,蟹儿肥,又到了一年吃螃蟹的好时节。多少人就只会一边啃着享誉中外的阳澄湖大闸蟹,一边砸吧着嘴说:“好香,好吃,真美味,怎么就能这么好吃呢……”
王氏阳澄湖大闸蟹小编只想告诉你,中国文化其实就是“吃”的文化,要不怎么找个工作叫糊口,受人欢迎叫吃香呢?当然,吃最有名的阳澄湖大闸蟹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,譬如像是上述那种,只知道“好香”、“好吃”、“好大口”的都属于“没文化真可怕”的一类纯种吃货。
什么,你不信?那下面小编就来带你看看懂文化的都是怎么吃阳澄湖大闸蟹的吧,也让大家都涨涨知识。

最风雅:边吃大闸蟹边吟诗作对
现在人看的是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古代文人的舌尖那就是笔尖,吃饭就是在玩舌尖上的文化。唐代诗人陆龟蒙只是在人群中偷偷看了一眼阳澄湖大闸蟹,还没正数吃到口中,就惊叹这世间第一等蟹的外貌,写下:“骨清犹似合春蔼,沫白还凝带海霜”的诗句。
大文学家苏东坡更是个资深吃货,吃着阳澄湖美味的大闸蟹,居然写出“但愿有蟹无监州”的诗句,监州是古代的官职,他的意思就是吃蟹吃的官也不当了。豪放派就是这样有个性!
戏剧家李笑翁自己吃了阳澄湖大闸蟹还不解馋,写了一首打油诗来鼓励大家都来吃蟹,说:“不看庐山辜负目,不食螃蟹辜负腹。”他每年都是提前准备好一大笔钱,只等螃蟹上市,就食指大动。有钱就是任性!
最痴迷:吃大闸蟹吃出美食文章
文章有散文、杂文、小说、诗歌,还是今年来还流行一种,叫做美食文。看了以后只有一种感觉,那就是:“看吃的真心是比吃还要爽!”
明代有位文学家兼思想家李贽,超级爱吃阳澄湖大闸蟹,并且回回吃完大闸蟹都还要写篇文章纪念一下。他曾经就在一篇文章写道:“蟹之鲜而肥,甘而腻,白似玉而黄似金,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,更无一物可以上之。”大闸蟹鲜嫩肥美,肉质甘甜,蟹膏像是白玉,蟹黄就如黄金,色香味俱全简直是人间美食的极品,无可超越。小编看完,表示已经流口水了。
写文章不算什么,还有更牛的,宋代的傅肱就吃完大闸蟹写下一本《蟹经》,总结自己研究蟹文化的卓越成果。若干年后,一个叫高似孙的也不甘落后在《蟹经》的基础上,又更加深入研究吃大闸蟹的文化,编撰了一本《蟹谱》。别人吃蟹出书,小编我吃蟹连看书都会,和这些大牛比起来不如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。
最专业:吃出蟹八件,吃出排行榜
苏州地区有一个名叫漕书的人,估计是个秀气男生,发明了锤、刀、钳三件吃蟹,不像小编直接两个爪子乱巴拉。后来人们纷纷模仿,不断完善,到了明代就发明了蟹八件专门吃大闸蟹,共有小方桌、腰圆锤、长柄斧、长柄叉、圆头剪、镊子、钎子、小匙。再到清朝,食蟹工具越造花样越多,最多的时候竟然有六十四件之多。哥吃的不是螃蟹,吃的是情趣与风雅。
还有一位近代中医名叫施今墨,可能因为学医,又酷爱吃蟹,所以给大闸蟹也像医院一样来了个等级排名,一甲二甲三甲。在品蟹无数之后,他给众人展示了自己的“大闸蟹美味排行”排行榜:一等是湖蟹,阳澄湖是一级,高邮湖是二级;二等是江蟹,芜湖是一级,九江是二级;三等是河蟹,清水河一级,浑水河二级;四等是溪蟹;五等是沟蟹。这是已经吃成蟹精了嘛?
涨了这么多知识,赶紧出门买点儿王氏阳澄湖大闸蟹庆祝一下吧!
王氏阳澄湖大闸蟹小编只想告诉你,中国文化其实就是“吃”的文化,要不怎么找个工作叫糊口,受人欢迎叫吃香呢?当然,吃最有名的阳澄湖大闸蟹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,譬如像是上述那种,只知道“好香”、“好吃”、“好大口”的都属于“没文化真可怕”的一类纯种吃货。
什么,你不信?那下面小编就来带你看看懂文化的都是怎么吃阳澄湖大闸蟹的吧,也让大家都涨涨知识。

最风雅:边吃大闸蟹边吟诗作对
现在人看的是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古代文人的舌尖那就是笔尖,吃饭就是在玩舌尖上的文化。唐代诗人陆龟蒙只是在人群中偷偷看了一眼阳澄湖大闸蟹,还没正数吃到口中,就惊叹这世间第一等蟹的外貌,写下:“骨清犹似合春蔼,沫白还凝带海霜”的诗句。
大文学家苏东坡更是个资深吃货,吃着阳澄湖美味的大闸蟹,居然写出“但愿有蟹无监州”的诗句,监州是古代的官职,他的意思就是吃蟹吃的官也不当了。豪放派就是这样有个性!
戏剧家李笑翁自己吃了阳澄湖大闸蟹还不解馋,写了一首打油诗来鼓励大家都来吃蟹,说:“不看庐山辜负目,不食螃蟹辜负腹。”他每年都是提前准备好一大笔钱,只等螃蟹上市,就食指大动。有钱就是任性!
最痴迷:吃大闸蟹吃出美食文章
文章有散文、杂文、小说、诗歌,还是今年来还流行一种,叫做美食文。看了以后只有一种感觉,那就是:“看吃的真心是比吃还要爽!”
明代有位文学家兼思想家李贽,超级爱吃阳澄湖大闸蟹,并且回回吃完大闸蟹都还要写篇文章纪念一下。他曾经就在一篇文章写道:“蟹之鲜而肥,甘而腻,白似玉而黄似金,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,更无一物可以上之。”大闸蟹鲜嫩肥美,肉质甘甜,蟹膏像是白玉,蟹黄就如黄金,色香味俱全简直是人间美食的极品,无可超越。小编看完,表示已经流口水了。
写文章不算什么,还有更牛的,宋代的傅肱就吃完大闸蟹写下一本《蟹经》,总结自己研究蟹文化的卓越成果。若干年后,一个叫高似孙的也不甘落后在《蟹经》的基础上,又更加深入研究吃大闸蟹的文化,编撰了一本《蟹谱》。别人吃蟹出书,小编我吃蟹连看书都会,和这些大牛比起来不如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。
最专业:吃出蟹八件,吃出排行榜
苏州地区有一个名叫漕书的人,估计是个秀气男生,发明了锤、刀、钳三件吃蟹,不像小编直接两个爪子乱巴拉。后来人们纷纷模仿,不断完善,到了明代就发明了蟹八件专门吃大闸蟹,共有小方桌、腰圆锤、长柄斧、长柄叉、圆头剪、镊子、钎子、小匙。再到清朝,食蟹工具越造花样越多,最多的时候竟然有六十四件之多。哥吃的不是螃蟹,吃的是情趣与风雅。
还有一位近代中医名叫施今墨,可能因为学医,又酷爱吃蟹,所以给大闸蟹也像医院一样来了个等级排名,一甲二甲三甲。在品蟹无数之后,他给众人展示了自己的“大闸蟹美味排行”排行榜:一等是湖蟹,阳澄湖是一级,高邮湖是二级;二等是江蟹,芜湖是一级,九江是二级;三等是河蟹,清水河一级,浑水河二级;四等是溪蟹;五等是沟蟹。这是已经吃成蟹精了嘛?
涨了这么多知识,赶紧出门买点儿王氏阳澄湖大闸蟹庆祝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