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蟹鳜套养技术(二)
- 发布:2013-06-20;
- 来源:https://www.wangshi.com.cn
6.蟹种的暂养与放养
蟹种全部选用上年培育的扣蟹,规格平均为80~100只/千克,要求规格整齐,附肢健全,无病、无伤、无害,活动能力强,应激反应快,亩放400只左右。4月中旬人池,在进入大池前,先暂养在池塘进水口一侧,面积占池塘的1/10。加强人工投喂,到5月中旬,当池塘的水草覆盖率超过30%时,撤去暂养围网,使扣蟹进入大塘区域饲养。

7.养殖模式多样化
鳜鱼单养不如套养,密养不如稀养,精养不如粗养。其中以稀放套养效果最佳,尤其是那些天然饵料丰富,河蟹和鳜鱼活动空间大的池塘,生长最快。
8.水质管理
鳜鱼和河蟹都喜欢清新的水质,对低溶氧的忍耐力较差,而且丰富的溶氧不但有助于阳澄湖大闸蟹的肥满,也有助于鳜鱼的生长,所以蟹鳜套作的池塘施肥不能太多太勤。因此,我们在日常管理中重点加强水质的人为调控。
(1)加注新水增溶氧平均每5~7天注水一次,注水量为20厘米,每半月换水1/3,高温季节每天先在排水口排水,再注人等量的新鲜水,保持每天水位改变幅度在10厘米左右。在盛夏高温季节,加大换水力度,每3天换冲水一次,同时要加足水位。
(2)调节水中的酸碱度在水深1米的情况下,每亩用20千克的生石灰化水后,趁热全池泼洒,调节水体pH在7.2~8.O左右,时间每15天一次。
(3)生物制剂调节每月施用一次高效的生物制剂进行调节,如EM原露和活性硝化细菌,可提高水体的有效活性微生物,有效地保证了水质的优化。
(4)开动增氧机每天坚持早晚巡塘,查看水边鱼、虾、蟹活动情况,如果水质过肥,青虾和小河蟹在池边游动不安,要及时换冲水,或开动增氧机。因为鳜鱼对溶氧十分敏感,一旦发生泛塘现象,池内套养的鳜鱼几乎全部死光。
9.饲料投喂
鳜鱼的投饵主要是适时适量适口投喂饵料鱼,满足鳜鱼对饵料鱼的需求。它的饵料源在前面已经表述过。另外,可根据饵料鱼的供应情况,适当补充一些活的饵料鱼,方法是一次性投足。每7天为一投饵期,根据检测的生长速度数据、摄食状况、水温升降、饵料鱼的适口程度等条件,适当增减饵料鱼的投喂量。
根据河蟹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点,可以采取“中间粗,前后精,移螺植草”相结合的投喂方式。初期以小鱼和颗粒饵料为主,中期以投喂水草、南瓜、小麦、玉米和轧碎的田螺为主,后期则弱化颗粒饵料的投喂,增加鱼虾和田螺的投喂,以增加河蟹的肥满度。
10.疾病预防
“无病先防,有病早治”的原则对鳜鱼和河蟹尤为重要,一方面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,促进鳜鱼生长发育,增强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,同时在运输、投饵、消毒等方面要严格把关,尽量杜绝外来病原菌的侵入和人为的损伤。治病时,施药的种类及浓度要慎重,因为鳜鱼对敌百虫、甲胺膦等药物特别敏感,很小的浓度就会致死。
另外,河蟹对高浓度的硫酸亚铜溶液也有不良反应,因此尽量不施用有毒的化学药品,主要采取生态防治为主。一是严防菌种的引进关;二是抓好苗种的检疫关;三是加强对苗种的消毒关;四是抓好水质的调节关;五是抓好饵料的质量关。
11.捕捞
由于鳜鱼有“趴窝”的习性,因此网捕效果不佳。捕捞时采取多方法同时进行:首先是用地笼捕河蟹,可以捕获90%左右的河蟹(也会捕捞少量的鳜鱼);其次是经过降水冲水刺激后,再用地笼捕,基本上能捕捞所有的河蟹;再次就是用网捕,可以捕去大部分的其他经济鱼类和野生鱼类;最后就是干塘一次性捕获鳜鱼,也可在干塘前用丝网进行捕捞,也能捕捞大约40%左右的鳜鱼。
蟹种全部选用上年培育的扣蟹,规格平均为80~100只/千克,要求规格整齐,附肢健全,无病、无伤、无害,活动能力强,应激反应快,亩放400只左右。4月中旬人池,在进入大池前,先暂养在池塘进水口一侧,面积占池塘的1/10。加强人工投喂,到5月中旬,当池塘的水草覆盖率超过30%时,撤去暂养围网,使扣蟹进入大塘区域饲养。

7.养殖模式多样化
鳜鱼单养不如套养,密养不如稀养,精养不如粗养。其中以稀放套养效果最佳,尤其是那些天然饵料丰富,河蟹和鳜鱼活动空间大的池塘,生长最快。
8.水质管理
鳜鱼和河蟹都喜欢清新的水质,对低溶氧的忍耐力较差,而且丰富的溶氧不但有助于阳澄湖大闸蟹的肥满,也有助于鳜鱼的生长,所以蟹鳜套作的池塘施肥不能太多太勤。因此,我们在日常管理中重点加强水质的人为调控。
(1)加注新水增溶氧平均每5~7天注水一次,注水量为20厘米,每半月换水1/3,高温季节每天先在排水口排水,再注人等量的新鲜水,保持每天水位改变幅度在10厘米左右。在盛夏高温季节,加大换水力度,每3天换冲水一次,同时要加足水位。
(2)调节水中的酸碱度在水深1米的情况下,每亩用20千克的生石灰化水后,趁热全池泼洒,调节水体pH在7.2~8.O左右,时间每15天一次。
(3)生物制剂调节每月施用一次高效的生物制剂进行调节,如EM原露和活性硝化细菌,可提高水体的有效活性微生物,有效地保证了水质的优化。
(4)开动增氧机每天坚持早晚巡塘,查看水边鱼、虾、蟹活动情况,如果水质过肥,青虾和小河蟹在池边游动不安,要及时换冲水,或开动增氧机。因为鳜鱼对溶氧十分敏感,一旦发生泛塘现象,池内套养的鳜鱼几乎全部死光。
9.饲料投喂
鳜鱼的投饵主要是适时适量适口投喂饵料鱼,满足鳜鱼对饵料鱼的需求。它的饵料源在前面已经表述过。另外,可根据饵料鱼的供应情况,适当补充一些活的饵料鱼,方法是一次性投足。每7天为一投饵期,根据检测的生长速度数据、摄食状况、水温升降、饵料鱼的适口程度等条件,适当增减饵料鱼的投喂量。
根据河蟹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点,可以采取“中间粗,前后精,移螺植草”相结合的投喂方式。初期以小鱼和颗粒饵料为主,中期以投喂水草、南瓜、小麦、玉米和轧碎的田螺为主,后期则弱化颗粒饵料的投喂,增加鱼虾和田螺的投喂,以增加河蟹的肥满度。
10.疾病预防
“无病先防,有病早治”的原则对鳜鱼和河蟹尤为重要,一方面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,促进鳜鱼生长发育,增强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,同时在运输、投饵、消毒等方面要严格把关,尽量杜绝外来病原菌的侵入和人为的损伤。治病时,施药的种类及浓度要慎重,因为鳜鱼对敌百虫、甲胺膦等药物特别敏感,很小的浓度就会致死。
另外,河蟹对高浓度的硫酸亚铜溶液也有不良反应,因此尽量不施用有毒的化学药品,主要采取生态防治为主。一是严防菌种的引进关;二是抓好苗种的检疫关;三是加强对苗种的消毒关;四是抓好水质的调节关;五是抓好饵料的质量关。
11.捕捞
由于鳜鱼有“趴窝”的习性,因此网捕效果不佳。捕捞时采取多方法同时进行:首先是用地笼捕河蟹,可以捕获90%左右的河蟹(也会捕捞少量的鳜鱼);其次是经过降水冲水刺激后,再用地笼捕,基本上能捕捞所有的河蟹;再次就是用网捕,可以捕去大部分的其他经济鱼类和野生鱼类;最后就是干塘一次性捕获鳜鱼,也可在干塘前用丝网进行捕捞,也能捕捞大约40%左右的鳜鱼。